线上股票炒股配资
8月21日,科大讯飞披露2025半年报,109.11亿元营收、17.01%的同比增长,以及净亏损同比收窄40.37%至2.39亿元的数据,让市场一度看到“回暖”迹象。然而,细究财报,这份“减亏”成绩单的含金量却备受质疑:政府补助撑起非经常性损益,核心业务营收下滑与毛利率失衡,应收账款高企、现金流持续为负,研发费用资本化“粉饰”利润……作为亚太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,科大讯飞正陷入“外部输血”依赖与内部造血能力不足的双重困境。
业绩“回暖”依赖外援,自身造血能力不足
科大讯飞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,看似业绩有所改善,实则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因素,公司自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。
财报显示,上半年科大讯飞“非经常性损益”达1.25亿元,其中政府补助就有8630.43万元,占非经常性损益近7成。若剔除这笔政府补助,非经常性损益将大幅减少至3893.82万元,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会从-2.39亿元进一步扩大至-3.07亿元,减亏幅度也将从40.37%缩水到23.35%,与上半年扣非净利润-3.64亿元的亏损情况基本相符。这表明,扣除政府补助后,公司主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,依靠自身经营难以实现盈利。
除了政府补助,非经常性损益中还有5764.79万元来自金融资产收益,如买卖股票、理财等。这两项收益加起来占非经常性损益的115%,成为公司“减亏”的主要支撑。然而,政府补助具有不确定性,受政策调整、政府财政状况等因素影响较大;金融市场也存在波动风险,理财收益难以稳定。一旦政府补助减少或金融市场出现不利变化,公司亏损可能再次扩大,业绩稳定性堪忧。
从费用端来看,近年来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、研发费用以及管理费用持续走高,对利润产生较大挤压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销售费用、研发费用、管理费用分别为20.86亿元、20.68亿元、6.28亿元,同比增长28.28%、6.99%、2.57%,费用率分别达到19.12%、18.95%、5.75%。高额的费用支出,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使得自身造血功能愈发虚弱。
核心业务发展失衡,财务困境雪上加霜
科大讯飞各业务板块表现参差不齐,部分核心业务营收下滑或盈利能力欠佳,无法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支撑,同时财务状况也面临诸多挑战,资金压力巨大。
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智能硬件业务方面,虽然财报提及“618全周期GMV同比增长42%”,但实际营收数据却不尽人意。上半年智能硬件营收8.7亿元,同比下降3.27%,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去年的9.65%降至7.98%。GMV与营收的矛盾反映出该业务可能存在低价促销等问题,看似销量增加,但实际收入减少,且除AI学习机收入翻番外,翻译机、录音笔等其他产品竞争力下降,业务发展过度依赖单一产品,抗风险能力较弱。
面向政府和企业的“智慧政法”与“运营商”业务,上半年同样表现不佳。智慧政法营收2.65亿元,同比下跌10.42%;运营商业务营收8.86亿元,同比下跌1.75%。智慧政法业务本应受益于各地数字化建设浪潮,却出现营收缩水,可能是公司技术缺乏竞争力或政府预算削减所致;运营商业务作为公司“AI+5G”的重点领域,营收微跌表明在运营商AI项目中订单获取不足,议价能力逐渐减弱。
“开放平台”业务虽为第二大业务板块,上半年营收27.24亿元,占总营收的25%,但毛利率仅为16.58%,远低于公司整体40%的毛利率以及智慧教育51.92%的毛利率。该业务通过免费或低价向开发者开放AI能力来扩大规模,然而大量开发者的加入并未带来相应利润,反而因维护服务器、提供技术支持等产生高额成本,属于“赔本赚吆喝”,还占用了其他盈利业务的资源。
财务数据方面,科大讯飞应收账款问题突出。截至6月底,公司有157.46亿元应收账款未收回,占总资产的36.68%,且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达67.5亿元,占比超45%。尽管公司计提了37.72亿元坏账准备,但若未来客户尤其是政府、大企业出现付款困难,需进一步计提坏账,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侵蚀。同时,应收账款高企反映出公司为拉动营收放宽付款条件,增加了经营风险。
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也不容乐观,上半年虽回款首破百亿,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为-7.72亿元,日常运营持续烧钱。而且回款质量存疑,103.61亿元回款中可能包含大量应收票据,并非实际现金。此外,公司应付账款69.71亿元,同比增长13%,通过拖欠供应商款项缓解自身现金压力,这种方式难以持久。上半年员工薪酬等支出30.9亿元,同比增长16%,超过营收增速,进一步加剧现金紧张局面。
债务结构方面,科大讯飞短期借款从去年底的3.1亿元暴涨至17.39亿元,增长5倍多,而长期借款从46.73亿元降至42.05亿元,可能面临借不到长期贷款的困境,只能依靠短期借款维持资金周转。目前公司流动比率从1.57降至1.54,速动比率从1.34降至1.33,偿债能力减弱。若未来现金流未能转正,短期借款集中到期,公司将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。
此外,科大讯飞在研发投入的处理上也存在争议。上半年研发投入23.92亿元,占营收的21.92%,但其中21.89亿元计入“开发支出”,占研发投入的91.53%,未直接计入当期费用,而是作为资产以后慢慢摊销。若按行业平均50%的资本化率计算,公司上半年应有11.96亿元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,比实际多9.93亿元,扣非净利润将从-3.64亿元扩大至-13.57亿元,由“减亏”变为“巨亏”。这种研发资本化的处理方式,虽能美化当期利润,但将研发成本转移至未来,若研发项目未能盈利,还需计提减值,带来潜在损失。
科大讯飞2025年半年报虽呈现出营收增长、亏损收窄的表象,但背后实则问题重重。公司过度依赖政府补助和金融资产收益实现“减亏”,自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薄弱;核心业务发展失衡,部分业务营收下滑或盈利能力差;财务状况不佳,应收账款高、现金流紧张、债务压力大,且研发投入处理方式存在争议。作为AI行业的领军企业,科大讯飞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,摆脱当前困境,必须聚焦主营业务,提升自身造血能力,加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协同,优化财务结构,降低对外部因素的依赖线上股票炒股配资,真正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否则,短期“减亏”终将是昙花一现,长期发展仍将面临巨大挑战。
胜亿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